close

    以前我看過一次此片,但並沒有重頭看起,那時候的我僅認為這根本就是場鬧劇,因此,在課堂看過完整一遍後,比之前更加看重這方面的問題,很多學生無法順利擁有好的成就,不是因其缺乏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是他們沒那麼聰明的腦袋,沒那個資質,所以要花費比其他人更多的力氣及時間去學習、成長。由於,此片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地方,且有許多經典對話,令我意猶未盡,或許這篇心得報告完成後,再過不久的將來,我又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了!此部最經典的部分應該就在於威爾的過去創傷經驗,此經驗令他不敢跨出心中那道柵欄,且一天到晚運用他的資質以成就他想要的目標,看似他要什麼能有什麼,但他卻無法表達出他真正想要得到的人事物到底為何,也因這層因素,令尚恩麥奎爾,一位任教於邦克山社區的講師,更想幫助威爾走出他心中最大的陰霾,至於為何尚恩那麼想幫助他的最主要原因即在於他們擁有雷同的幼年經驗,這就是尚恩能適度地同理威爾的最主要因素。此片可分三部分進行分析:第一,威爾的資質(與藍勃教授一起研究數學);第二,威爾的心理情況(尚恩麥奎爾,教授心理學,研究輔導-輔導威爾);第三,威爾的感情(與史凱爾談戀愛,為哈佛大學學生,與威爾相反,需花時間拿到想要的學歷)。

  資質,擁有好的資質與才能是眾所矚目的,人們都說資質是三分天生,七分後天,但威爾在做清潔工時,偷偷解算了位於走廊黑板上的高難度數學題時,並沒花費多大的功夫即完成,藍勃教授看了大吃一驚,因此數學題目在世上僅有兩個人解算得出來,但威爾僅為一名清潔工,並沒花費多大的力氣即解決了此題目,成為第三位解出此算數的人。不管藍勃教授出了什麼樣的數學題目,威爾皆能透過自學並解算出正確答案。藍勃教授有一名助理叫湯姆,湯姆雖會眼紅於威爾能夠得到藍勃教授的賞識,但由於湯姆是位文質彬彬的男士,內心不管多麼曲折,仍對威爾相當有禮貌,湯姆曾對威爾說:「很多人都無從得知自己的天賦,因找不到相信他們的老師,於是他們深信自己很笨,希望你能感激他所做的,我知道他很喜歡跟你合作,我沒有反對你。」威爾明白湯姆非常忌妒他,但他並不怎麼在乎,因為他認為他要的生活與湯姆不相同,這也許也稍稍削弱了湯姆的忌妒心,因沒人跟他爭、跟他搶。這也表現出,威爾的生活處於無人會挑戰他的地方,且他也不願與人競爭,所以他的那些「狐群狗黨」就是他生活的重心,與他們相處的模式為:講黃色笑話、喝酒及泡妞,這就是他們一生中最滿足的事情了。

  心理情況:威爾的內在世界為小時候的創傷經驗所造成,導致威爾的內心相當封閉,不願讓任何人進入他的內心世界。藍勃教授看出了威爾的資質,認為相當可惜,且由於威爾因毆打警察被關,藍勃教授更不忍這樣優秀的資質被埋沒,不願讓這樣優秀的資質在監獄裡度過,希望能成就學術界,令他不管如何一定要保釋出威爾,並答應法官給他做心理治療,但聽到心理治療後的威爾,卻狂笑不已,因他認為自己並沒有「問題」,何需「心理治療」呢?威爾的反抗心態就是這麼來的。

  威爾在接受治療前,皆會去翻閱諮商師所寫的所有書籍,藍勃教授形容威爾此行為猶如打牌,藍勃教授的說法為:「這就像打牌,別讓牌洩底,他或許已看過你的書」。也因如此,當諮商師要進行諮商時,威爾在進到諮商師的辦公室時,早就想好了「對應之策」,這些策略都在想著要怎麼讓諮商師難堪,這就是威爾在「證明」自己是「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的,但他卻不知道,這些行為明顯表達出他就是需要被治療的,因他並未了解諮商的真實意義及真理。

  尚恩麥奎爾做了20年的輔導,其最主要的論述即為「信任,在感情上和臨床上都很重要,信任對於突破患者心防是最重要的關鍵。」威爾將五位諮商師都驅逐走後,對於第六位要對他進行輔導的講師抱持著「必勝的心」,一定能讓尚恩放棄對他的治療,巧的是,尚恩並不是位有名的諮商師,他僅僅是位教授心理學的講師,且鮮少著述,因此,尚恩的「底」也就被尚恩的過去經驗包藏得很完美,所以尚恩並不擔心這一部份。

  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其場景為→威爾進來後,經藍勃教授介紹後逕自坐下(態度雖些微隨便但藍勃教授及其助理已見怪不怪了。)

 

威 爾:對,來吧,開始治療吧!

→拍手一次,感覺不是很瞧得起這次的治療會成功,因他並不打算讓尚恩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就算他沒找到尚恩的書籍也是一樣不會讓他「得逞」。

 

尚恩在開始治療前,請藍勃教授及其助理湯姆離開辦公室,給予威爾擁有「保密空間」,尚恩對於與藍勃教授之前的關係,也不給予藍勃教授待在辦公室的機會。

※當尚恩在與藍勃教授說話時,其語氣如同跟平輩說話,讓威爾體認到,尚恩與藍勃教授有一層不一樣的關係存在(尚恩及藍勃教授為大學室友)。

 

  尚恩一開始想與威爾建立信任關係,但威爾早知尚恩會採取這樣的作法,最後再藉由話題的變化轉由威爾對尚恩發問。→威爾不喜歡被人當成白癡耍著玩,應該是說,他不喜歡被他人掌握自己的人生,更何況是個「與他沒關係的助人者」。

  至於尚恩為何會答應幫助威爾呢?是因他們擁有了相似的經驗嗎?我想這只是其中的部份原因。一開始藍勃教授邀尚恩喝咖啡時,藍勃教授曾提到威爾與尚恩同為波士頓南區人,相同的家鄉,才是吸引尚恩幫助威爾的最主要因素,接著才是因雷同的幼年經驗令尚恩伸出援手。由於尚恩無自己的著述,要了解一個人的方式,可透過屋內的擺設來了解其喜好,雖無法完全了解,但對於這個人會有基本上的認識。尚恩的書櫃上有很多書籍,尚恩都讀過,威爾知道尚恩都讀過這些書後,決定「挑戰」尚恩,因此起身觀察尚恩的書櫃。這邊可仔細回想一下,為什麼威爾除了注意到一堆心理叢書外,注意到的書籍卻會是美國通史(四位軍人照片擺在一旁)?接著才是一幅由數字組成的「暴風雨中的港口」畫?個人認為,「美國通史」屬歷史叢書,尚恩喜閱讀圖書館的書籍,整天待在圖書館也樂得輕鬆,這也難怪威爾會注意到美國通史並告訴尚恩什麼樣的註解書較適合閱讀、較有價值,但尚恩與威爾對於註解書籍有著不同的看法,而這或許都與他小時候的創傷經驗有關係吧!

  不喜被他人左右人生的威爾,也不喜自主權被他人剝奪,藉著問題轉為由威爾來發問,尚恩並沒阻止,且順著他繼續談論下去,只要輪到尚恩開口要詢問問題時,有時就會故意不回答問題,並轉而問向其他的問題,只有在他想回答的時候才回答,也就是說「當他想回答的時候,他才會回答」。「暴風雨中的港口」這幅畫,令威爾凝視許久,但他並沒發現這幅畫是由數字組合而成的,當尚恩問說是否有注意到是「由數字上色」時,威爾提到:「這也就是為何這幅畫會令他著迷」,這隱約的已透露出「威爾喜歡數字,喜歡玩數字,喜歡接觸數字」。

  威爾愛讀書,不管什麼方面的書他都閱讀,但他並無深刻的體會,只讀到表層上的意思,也因如此,當別人跟他提到什麼領域時,他皆有他自己一套的回覆方式,一套邏輯,且當在閱讀時僅由文字及圖片呈現,當欲瞭解更深層的議題時,會因他無親身經歷,也無體驗過,導致威爾無法說出更深層的感受,僅能吸收新知,卻無任何真實的情感存在,或自以為是的情境中。我們可從第二次與威爾見面的湖邊散心中得知,唯獨讓威爾信服於尚恩,才得以再繼續與他進行晤談,尚恩的手法即為對威爾寓之以理。

  當威爾藉粗淺的認知及狂妄的論調來評論尚恩的「暴風雨中的港口」畫作時,再度將尚恩的內在傷疤撕裂開來,但不因如此就讓尚恩放棄治療威爾,畢竟在尚恩眼中,威爾急需向他人傾訴內心的傷痛,如能幫助威爾更了解自我,或許在許多方面他願放手一搏,而不是依偎在他自己的安全堡壘內,因此,跳脫舒適圈對於威爾來說更顯得相當重要。尚恩決定幫助他突破及成長,不管過程可能會被威爾挑戰到什麼樣的程度,他已做好心理準備扛起這項令人頭痛的「不可能的任務」。

  威爾在與尚恩諮商的過程中,尚恩藉著適度地自我接露,以引導尚恩說出小時候的創傷經驗,從他們的晤談中可了解,尚恩藉著激怒父親來保護媽媽跟弟弟,由於皆被名為父親的人「家暴」,而擁有了「雷同」的生命經驗,從以下對話中得知:

 

尚 恩:「我爸是酒鬼,爛醉如泥,他喝醉回家就想打人,我激怒他以保護媽媽和弟弟,他若晚上帶工具回來就精彩了。」

威 爾:「他把扳手、棍子和皮帶擺桌上,然後說:『選一個』。」

尚 恩:「我會挑皮帶。」

威 爾:「我通常挑扳手。」

尚 恩:「為什麼是扳手?」

威 爾:「因為是:『操他的』。」

 

  雷同的生命經驗,給人的感受卻不盡相同,從威爾與尚恩挑選物品時的價值觀來評估,即可嗅到彼此間的差異,畢竟在怎麼樣威爾與尚恩的家庭結構仍有所不同,尚恩與他的原生家庭住一起,但威爾是被原生家庭給遺棄了,成為一名孤兒,甚至被應該「有愛」的寄養家庭中的養父家暴,這會有怎樣扭曲的人格特質,這或許就是為何威爾擁有反社會人格的原因之一。

 

以下為反社會人格的常見特徵,不代表有以下症狀的人就是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的人也未必一定有以下症狀。

   1.   良心發展不足
   2.   不負責任和衝動的行為
   3.   善於利用他人
   4.   喜歡傷害他人情感
   5.   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簡單來說,由於尚恩及威爾之過去文化的相似度,雖不盡相同,但這就是為什麼會讓尚恩願意幫助威爾走出來,並嘗試讓威爾了解他從小的創傷經驗,且尚恩的作法是以不直接告訴他為主,因威爾喜了解過去的來龍去脈,尚恩藉著適當的時機讓威爾了解小時候的創傷經驗,同時,這也是造成為何他會在別人要離開前就先選擇放手,目的也就是為了不要「被遺棄」,依附性強的威爾屬於焦慮/矛盾依附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其為依據HazanShaver1987;引自Feeney & Noller, 1996)以Ainsworth所提出的依附風格為基礎,編製出最早的成人依附量表,將成人的愛情關係分為下列三種依附風格:

1.   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容易與他人親近,可以很自在地依賴他人或讓別人依賴,並不擔心被他人拋棄,也不會因他人太過於親近自己而感到不安。

2.   焦慮/矛盾依附型(anxious/ambivalentattachment):覺得他人並不像自己那麼喜歡親密,經常擔心伴侶會不在愛他,自己想和他人更親密時,有時卻把對方嚇跑。

3.   逃避依附型(avoidant attachment):和他人太親近時會感到不自在,很難完全信任他人或依賴別人,當他人過於親近時,會感到緊張焦慮,若伴侶要求過於親密時,會感到很不自在。

  威爾即屬於第二種焦慮/矛盾依附型,因此在其成年後,他的親密關係也呈現這樣的情況。

 

  感情,課堂中老師提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為什麼一個高學歷、就讀哈佛的史凱爾會喜歡上威爾呢?且為什麼威爾會那麼喜歡史凱爾呢?老師提供給我們一個有待思考的方向,且我認真思索了一回,如下:

史凱爾為何會喜歡上威爾:

  史凱爾小時候父親就往生了,在她13歲的時候就繼承了一大筆遺產,但她並沒有很開心,因為她比較想要得到父愛,希望父親能永遠留在她的身邊,伴著她讀書及成長。從小失去父親的史凱爾,對於想約她出去的威爾那麼友善的原因可能為同情、欣賞威爾的口才及資質,這也就是為何史凱爾會願意將心交給一個無名小卒。

 

威爾為何會喜歡上史凱爾:

  威爾從小就是個孤兒,本身已缺乏原生家庭應有的關愛,但當他被寄養家庭的養父霸凌後,原本已受傷的心,漸漸的封閉起來,就像是庫洛魔法使中那些被封印的卡片一樣,凍結在那,動彈不得。碰到史凱爾後,她與其他哈佛的女孩子不同,且她甚至給了威爾約她出去的機會,更不忌諱講黃色笑話以逗樂威爾及他的那群「狐群狗黨」,

 

綜合上述:

  藍勃教授有個價值觀為成就是要被逼出來的,因在其小時候藍勃教授從小的經驗有關,他沒有過創傷經驗,因此在面對有心理狀況的學生時,他缺乏了同理心,他無法同理威爾的情況,強迫只會造成反效果。藍勃教授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尚恩身上。

→尚恩的資質優於藍勃教授/藍勃教授的成就較尚恩高

→威爾的資質優於藍勃教授/為幫助藍勃教授解算數學的天才

  尚恩有原生家庭被父親家暴的經驗及與威爾為同鄉,令尚恩能同理威爾,並願幫助他、維護他、成就他。

  史凱爾小時喪父,與威爾同為孤兒,差別僅在威爾被送往寄養家庭,且無任何遺產,雷同的小時經驗,讓他們擦出愛的火花,讓他們相戀。

  不同的多元文化特質,造就出不同的文化議題,看似不完美,但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要讓這些不完美能夠完美地合適,就猶如以下這段話:

這些小特質讓她成為我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疵,人們稱之為不完美,其實不然,那才是好東西,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世界。你並不完美,我不吊你胃口,你認識的女生也不完美,問題是你們是否完美地合適,親密關係就是這麼回事,你可以知道全世界地事,但發掘的方法就是去嘗試。

 

  最後,我想說,接納自己不完美的人才是「真正」最完美的人

 

#2019/02/27補貼

---------------------------------------------------------------------

*以下資料取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心靈捕手):(https://reurl.cc/017vk)

基本資料
導演 葛斯·范·桑
監製 Lawrence Bender
編劇 麥特·戴蒙
班·艾佛列克
主演 麥特·戴蒙
羅賓·威廉斯
班·艾佛列克
蜜妮·卓芙
史戴倫·史柯斯嘉
配樂 Danny Elfman
Elliott Smith
攝影 Jean-Yves Escoffier
剪輯 Pietro Scalia
製片商 A Band Apart
Lawrence Bender Productions
片長 126 分鐘
語言 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美國1997年12月5日 
 香港1998年3月5日
發行商  美國Miramax
預算 $10,000,000
票房 $225,933,435
各地片名
香港 驕陽似我
臺灣 心靈捕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多元文化諮商課堂賞析心得
    全站熱搜

    愛斯特的藝想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